首页

免费私密视频网站

时间:2025-05-29 23:12:31 作者:韩美林:艺术创作让大运河永葆生机 浏览量:95994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(记者 徐婧 陈杭)“大运河是活的遗产,而艺术创作能让这份遗产永葆生机。”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29日在北京开幕,艺术家、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开幕式上如是说。

  自小长在大运河流经的山东,韩美林对运河感情颇深。他说,运河不仅把南方的物产、财富运到了北方,把北方的人口、技术运到了南方,更把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、民间艺术、特色文化,连缀成为一幅绚丽多彩,既厚重又鲜活的画卷。

5月29日,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。图为艺术家、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开幕式上进行交流。主办方供图

  大运河如绸带般贯穿南北。在五座韩美林艺术馆中,一座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,一座位于大运河南端的杭州。韩美林说,这南北遥相呼应的艺术馆并不是有意设计的,更像是“天意”。

  除了两座艺术馆,韩美林在大运河的南北两端还分别设计制作了两尊青铜龙雕塑。《钱江龙》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南岸的射潮广场,高48米,由青铜铸造和花岗岩雕刻而成。作品意在弘扬中国龙的精神,在丰富和延伸钱塘文化内涵的同时,为源远流长的钱塘江文化再添艺术风韵;《东方》坐落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,既表示龙的精神延续,还象征着通州城市发展与经济腾飞,成为人们精神力量的一个文化符号。

  大运河纵贯南北2500年,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,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符号和国家文化名片。他谈到,这两座雕塑矗立在运河的两端,通过艺术创作让大运河文化“活起来”“走出去”,也表达自己对运河文化的敬意。

5月29日,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。图为艺术家、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开幕式上进行交流。主办方供图

  “当人们用画笔、用雕塑去展现运河之美时,不仅在记录历史,更在创造新的文化传统。”韩美林说,让艺术成为连接古今、沟通中外的桥梁,打造独具中华底蕴的运河符号,或许是对运河文化最好的传承与致敬。

  5月29日至30日,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‬带京杭对话活‬动在北京举‬办。今年,活动在北京市人民政府‬新闻办公室、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‬公室、杭州市‬人民政府、中国新闻社、世界运河历史‬文化城市合作组织(WCCO)“五方合作机制”的基础上,纳入‬北京文化论坛配‬套活动中,打造永远在‬线的北京文化论‬坛。

  2025京杭对话包括开幕式、“运河风‬物”京浙两地文化‬符号展、京杭大运河北京段‬调研、《北上》话剧观演和“运河论道”高端对话等‬系列活动。借此契机,政产学研各界齐聚,共商大运河‬保护、传承、利用,构建独特鲜明、内涵丰富的大‬运河文化‬符号体系,全面提‬升大运河‬文化国际‬传播效能,同时也让更多人‬切实感知‬千年运河‬的魅力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海评面:“中国市场仍有不错的投资机会”

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工程全长32.18公里,设31座车站32个区间,1个车辆基地,途径哈尔滨道里、道外、南岗、香坊4个中心城区。此次西北环道里段8站9区间开通运营后,哈尔滨地铁3号线实现闭环运营,哈尔滨市轨道交通“十字+环线”格局正式形成。

当山城“碰撞”消费月 新场景、新业态让城市冬日消费“热”起来

这是加快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要求,打造升级版,能够使东亚经济一体化与欧洲、美洲等区域经济一体化齐头并进,使东亚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赢得更多主动权,乃至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,在全球治理改革和经济合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。

外媒高度关注中国两会:凝聚共识、坚定信心、展望愿景

林剑:由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,日本的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。近年来,日方大幅调整安保政策,逐年增加防卫预算,不断放宽武器出口限制,谋求突破性军力发展,不能不让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是否真心坚持专守防卫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产生强烈质疑。我们敦促日方切实尊重周边邻国的安全关切,深刻反省侵略历史,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,以免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。(完)

新华解码·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|国家标准提升如何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?

福田表示,博鳌亚洲论坛影响不断扩大,表明中国推进睦邻外交日益取得积极成效。日中友好是两国共同和必然的选择,日本企业希望在中国投资兴业。日方愿同中方增进相互理解,加强对话沟通,妥善管控分歧,共同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,携手维护亚洲和平、稳定、繁荣的良好势头。

《大美云南》:“活·力”

聚焦新质生产力,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能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,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%的技术创新成果,涵盖了80%的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和90%的高新技术企业。新征程上,必须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活力。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,转变发展方式、调整产业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;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、广泛参与重大科技攻关,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;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布局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量子信息、基因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、技术和市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